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gkongbbs

高海拔风电机组设计需因地制宜

http://www.gkong.com 2009-12-08 16:07 来源:中国工业报

   伴随近四年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翻番增长,“云南省也在演绎着风电产业飙升的神话。”在日前举办的昆明高海拔地区风能发展研讨会上,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总经济师、新能源公司董事长王宗敏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描述云南省的风电发展。

  云南风资源“走俏”

  云南省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23亿千瓦,可利用面积4.52万平方公里,占该省土地面积的11.48%。2009年,在2006年规划的基础上,云南省新增了总装机容量为1445兆瓦的17个风电场,使风电场的规划数量达到了30个。预计到2020年,云南省的总装机将突破3000兆瓦,而风电也将成为该省继水电、火电之后的第三大发电电源。

  除了资源丰富,良好的电网接入条件也是云南省发展风电得天独厚的优势。据悉,云南省已形成了500千伏的主体电网构架且220千伏电网广布。“只要风电场建好,就能接入电网,”王宗敏告诉记者,很多地区出现的并网难问题在云南并不存在,“至少在七八年内都不是问题,现有的电网技术可以承载15%的风电,而现在风电装机还不到总装机的1%。”

  也正是得益于此,在国内资源较好的风电场基本上已被瓜分得差不多的情况下,云南这块曾被很多人认为是风资源较贫乏的地区,如今成了香饽饽。水电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中广核等能源巨头都纷纷向云南省抛出了绣球。2006年规划的十多个风电项目,大多数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工作。

  2008年12月,作为云南省首批风电运营商之一,水电集团投建的云南省内第一个风电项目———大理者磨山风电场顺利投产并发电成功。该项目总装机容量7.875万千瓦,总投资9.3亿元人民币,被称为目前中国海拔最高的风力发电场。“年发电小时数突破2200小时没问题,有可能更高。”王宗敏透露。

  高海拔风场的“烦恼”

  但,要开发云南省的风资源也非易事。

  “云南省位于高海拔地区,且96%都是山区,对风电场的布局,现场的施工,设备的选型等都有特殊要求,这是云南风电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云南省能源局水电处处长邹松坦承。

  “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低,这是云南开发风电的最大缺点,其直接后果就是风机出力低,发电效率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院专家洪祖兰表示。该院较早就开展了高海拔风电的研究和设计,该区明显增高的最大风速、雷暴、冰冻和雾等恶劣的气候条件对风机的安全性、防雷能力以及电气设备的绝缘性等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此外,长件、重件的运输和吊装问题也令此处的开发商头疼不已。云南的风电场大多要建在高山上,有的风电场人迹罕至,交通条件差,建风场时需要新修、整修的道路投资比较大。同时,由于风机要布置于山脊上,设备的安装条件也不容乐观。

  “施工难度大,吊装等成本高,整个风电场的造价每千瓦要比平原地区高1000元。”王宗敏告诉记者,也因此,“风机选择”和“风场的微观选址”成了他在者磨山风电场开发中得到的最大教训或宝贵经验。

  那么,在云南省独特的风能资源、天气条件和地理状况下,什么样的风电项目整体解决方案才是最适合的?这正是此次昆明研讨会的宗旨。

  维斯塔斯“量体裁衣”战略

  “维斯塔斯把目光关注到了云南省”。借用邹松上述的话说,这家来自丹麦、全球最大的风电机组制造商已经对高海拔地区市场吹响了冲锋号。

  而让维斯塔斯底气十足的,正是其为中国市场“量体裁衣”的战略。

  乍一看,高海拔、低温、选址、便于运输及安装等这些字眼,似乎与维斯塔斯新推出的V60-850千瓦风机的诸多特性不谋而合。

  该风机于今年5月初下线,维斯塔斯将之定义为“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产品”。“V60-850千瓦风机是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V52千瓦平台的基础上,融入公司的优势技术成果而研发成功的。”维斯塔斯(中国)高级副总裁马森介绍说,“它能在高温和低温地区运行自如,风机效率更高,适应性更强,且能适应中国西南地区的三级风场。”

  “更易于运输和安装”也是他一再强调的特点。比如新型的叶片底座可使现有卡车和运输设备一次运输3个叶片,而塔筒运输工具则使塔筒构件可以轻松地装载和运输。“这些新式运输工具能很好地减少运输风险,特别是在中国西南地区这种基础设施苛刻的高海拔地区。”

  马森坦言,“事实上,当初这款风机也是为在这一地区的环境条件下实现最佳性能而设计的。目前,维斯塔斯在中国的研发团队正在研究改进方案,使此型风机能够适应3600米的高海拔地区。”

  无怪乎在提及云南的风电市场时,马森信心十足,“在这个独一无二的地区发展风能需要经验、知识,以及合适的技术,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应对一系列的难题。”

  王宗敏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风机都更适合平原地区,而非高海拔地区。这一点,记者从业内专家洪祖兰那里也得到了证实。他表示,国内除了金风科技的750千瓦等少数机组,大部分都需要进行改造。

  尽管风机的单机容量在不断增大,国内主要的风机制造商都纷纷向2.5兆瓦、3兆瓦挺进,但洪祖兰建议,“从机组、公路投资,设备运输和吊装难度,机组效率及运行可靠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近期云南风电场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以不超过1500千瓦为宜。”

  “我们衷心希望,能够根据云南省的气候、风力条件,研制适合云南省风电场要求的装备,进一步开拓云南的风电市场。”邹松对“因地制宜”风机的渴求,不只是政府部门和开发商的一厢情愿。

  不久前,在提及风机制造领域的竞争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对记者一再强调,“要能针对特定风场马上提供量身定制的机型”,这是将来制造商必备的能力之一。

  虽然目前坊间盛传的“80多家”风电设备制造商之中,真正形成产能的也不过10多家,但风机价格的不断下调和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也足以证明了该行业竞争之激烈。施鹏飞表示,随着日后准入门槛的提高,落后产能的淘汰,未来几年内大部分制造商将被市场淘汰。

  而谁能笑到最后,“市场才是最终的裁判”,施鹏飞笑言。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