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gkongbbs

发改委预警节能减排

严峻形势下,专家认为须注重市场,建立长效机制

http://www.gkong.com 2010-09-29 14:16 来源:中国能源报

  导读:继9月10日公布各地区1-7月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后,国家发改委于9月17日再次公布各地区1-8月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同日,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部署节能减排工作。

  五项要求已提出

  发改委披露的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全国多数省区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国家已对其拉响预警。1-8月份,辽宁、江苏、河南、广西、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8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一级,须及时、有序、有力启动预警调控方案;其他诸如上海、山东、海南、贵州、甘肃等5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二级,意为节能形势比较严峻,须适时启动预警调控方案。

  针对这种严峻形势,《通知》部署了节能减排工作,并对当前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五项要求,包括努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正确处理节能减排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明确工作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发挥舆论引导监督作用以及加强“十二五”规划研究等。

  《通知》还指出,一些地区不能为完成目标而采取停限居民和公共服务单位用电等错误做法,个别地区采取限电限产“一刀切”的简单做法也应停止。节能减排不能只顾当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应着眼于长远与全局。各地区、各部门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信心,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长效机制需建立

  眼下,虽然距离“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目标还有4个月时间,但节能减排“收官之战”仍不容乐观。

  “高耗能工业地快速发展与一些落后产能地死灰复燃是导致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 国家发改委能源与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姜克隽对本报记者表示。

  目前,部分省市高耗能产业有“抬头”之势,姜克隽告诉记者,发展GDP不是要大量发展高耗能产业,现在发展高耗能的省市以后在经济发展上还是会落后。从长期来看,调整结构才是根本举措,中国不应再走过于依赖投资、依赖重化工业的发展道路,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发展其他新兴产业上。“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对于节能减排而言是很重要的。”姜克隽说。

  除结构调整外,建立长效机制也是专家强调得较多的一点。目前部分省市出现的“拉闸限电”和“一刀切”的做法都是为实现减排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短效的、强制性的行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产业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万军表示:“节能减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通过制定长期的目标,采取一系列手段逐步淘汰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昌义告诉本报记者,从长远看,节能减排应注重市场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对居民水、电等生活耗能实行阶梯价格制度、放开能源价格管制,允许能源价格浮动,实现能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征收环境(污染物)税等都是一些可行的措施。”杨昌义说。

  地方应将压力转变为发展动力

  目前,各省市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大压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GDP增长是地方较为看重的问题,高耗能产业虽然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违背,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也就是高耗能产业一边停,一边开的原因。欲在最大限度保证经济发展之时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地方政府就只能采取短期的突击行动了。”

  在剩下的4个月时间里,各省市应如何在不采取“拉闸限电”和“一刀切”行为的情况下打好这场攻坚战呢?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贺在华对本报记者表示:首先,各省应认清自己在节能减排中的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接下来的黄金时间进行充分的安排与利用;其次,各地可根据其产业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节能减排方式,寻找能够提升节能减排效率的方法。一些省份在高耗能行业上都有所特色,例如河北省钢铁行业耗能较高,因此,钢铁行业将是河北省节能减排的突破点;最后,各地应将监管督察与实时监控结合起来,尽可能避免产能置换、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等事件的出现。

  “最重要的是各地政府能从心理认同国家的节能减排行动”,姜克隽告诉记者,“节能减排举措对于各地的能源安全是很重要的,节能减排最好是各地主动去做,而不是依赖政府调控。”同时,姜克隽还表示,各地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多使用节能设备,“我们不应该只把目光放在工业上,其实交通、建筑乃至公民消费都应纳入节能减排的重点考虑范围,这样长久坚持下来,节能减排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据了解,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如广西除了采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停止审批“两高”行业新上项目、严格执行差别电价等措施外,还实施了包括推行计划用电、对高耗能企业实行限产限电、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区域限批”等新举措;宁波加大了技改投入,并推进了产业集聚、加强了污染地综合治理等。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