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gkongbbs

《福建日报》--人才洼地的管理密码

http://www.gkong.com 2017-01-17 14:20 来源:福建顺昌虹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转载自《福建日报》--人才洼地的管理密码  《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文/图

一家山区企业,吸引了当地80%的大学生返乡就业。这个让人惊奇的数字,出现在南平的经济欠发达县——顺昌。

在这个仅30万人口的山区县,正承受着经济下行的压力,让顺昌思索如何转型突破。

然而,高端人才留不住,优秀人才请不来,欠发达地区普遍面临的人才洼地窘境,让顺昌的经济发展少了一道人才支撑。

尽管如此,2016年,顺昌有一家企业的产值却实现了近30%的增长。逆市中的亮眼成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就是福建顺昌虹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记者注意到,除了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虹润在近20年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人才管理的可行之道。靠着吸引人才回流和培养本地人才,虹润成为当地企业借鉴效仿的对象。

法宝在哪?近日,记者探访该公司,探寻一个山区企业的人才管理之道。

人才洼地的管理密码

记者 游笑春 文/图

虹润定期选送管理干部赴日本学习

虹润聘请上海专家为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员工在互相交流专业技能

外引:一个大学生的返乡路

12月23日下午,虹润公司品质管理部张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回到位于顺昌县城的家中。

这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已是虹润的老员工了。他与虹润,有一段颇为曲折的故事。

2007年,从武夷学院一毕业,张强就加入虹润,从事管理工作。然而,年轻的张强不甘待在小县城,萌生了出去闯一闯的想法。2008年,张强与同学一起,赴厦门创业,从事网络虚拟产品的电商销售。

“收到他辞职信的时候,我其实很想留住他。”福建顺昌虹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善平说:“虹润很重视人才,流失任何一个都让我感到痛心。”但是和张强谈过之后,林善平还是决定支持他创业,并赞助张强1万元作为创业经费。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一个公司有10%的员工流动属于正常的范围。如果有人觉得在虹润公司体现不出自身价值,那么我们应当同意让他离开,让他远走高飞,我们不能埋没人才。如果可能,公司还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林善平说。

遗憾的是,创业不足半年的张强,就因为合伙人矛盾,宣告创业失败。是留在厦门继续,还是回乡工作?张强走上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收到了林总的电话,他盛情邀请我回到虹润继续干。”张强对记者说。

思索再三,张强决定回到顺昌,成为虹润品质管理部的一名员工。几年后,由于成绩出色,他被提拔为部门经理。

张强的故事,让林善平的感受颇深。他说,从虹润离职的人才,如果还愿意回公司,虹润也一定欢迎。“民营企业要有这样的胸怀,要有这样的包容心,才能广纳优秀人才。”他说。

让林善平感到骄傲的是,他的这份惜才之心,让80%的顺昌大学生选择在虹润工作。

内培:一批本地人才的重生

“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用人机制活。”林善平说:“能者上,庸者下,通过建立平等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发现能人,使用能人。”

林善平口中的发现和使用能人,体现在公司对有创新精神年轻人的培养上。

卞理辉,曾是顺昌县一名家电维修店老板。2006年,生意清淡的他被人举荐到了虹润上班,成为该公司生产部的一名夹具工人。

“这名员工的特点是很有想法,而且动手能力很强。”林善平说。在被发现这个优点后,卞理辉被送到外地学习工业自动化。回到公司后,他历经检验检测、生产部、技术部等部门的锻炼后,如今,善于小发明的他被提拔为副工段长,专门研发工装夹具。

林善平告诉记者,我们支持员工自发成立技术创新小组,以创造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产品。对这些兴趣小组我们可以给予资金、技术、时间上的支持,让出类拔萃的人脱颖而出。

在虹润,和卞理辉一样被重点培养的工人不是少数。孙丽娜2009年大学毕业后,在泉州一家运动器材企业从事模具研发。2016年,工作7年的她跳槽到虹润,成为一名模具设计师。

记者了解到,孙丽娜的工作,是将虹润部门的模具生产需求,传递至北上广等地的研发人员,并做好相关沟通衔接工作。这个岗位,既要懂产品,也要懂设计。孙丽娜的工作经历,无疑能胜任这个岗位。

“小孙是我们公司开始重视模具生产时引进的人才。她是学模具出身,又是本地人,所以我们想办法把她挖过来了。”林善平表示,虹润安排给孙丽娜的岗位,不仅能能够发挥她之前的工作优势,也给了她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类似被培养的人才,还有业务部电商处的余丽华。在虹润从事客户管理多年的她,近两年被培养成为一名电商管理人员。网络策划推广、线上客户管理,余丽华在虹润找到了新的成长平台。

除了让每一个有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员工发挥空间,高质量的培训,也是虹润人才内培政策的另一亮点。林善平介绍,虹润会定期输送技术骨干到德国、日本学习,并安排员工参加国内仪表行业和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同时轮岗提升,以考带学,每年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考试,激励员工学习提升。

典范:一个山区企业的留人之道

“顺昌每年走出去很多的大学生,但是回来工作的很少。”林善平用一句话,道出了顺昌县的人才窘境。

近两年来,顺昌经济发展增长乏力,加剧了人才流失之痛。根据顺昌县公开发布的数据,上半年顺昌县50家规模工业企业有4家停产,减产企业10家,减产停产面达28.0%。

缺少就业岗位,缺少发展前景,让走出顺昌的人才回乡的意愿更低了。

解决这个问题,大部分欠发达地区制造企业选择了两头在外,将研发和销售两块放在经济发达地区,生产和管理则留在了本部。

记者了解到,从2000年开始,虹润就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设立公司,在北京、南京设立研发中心,顺昌则是其生产和中试基地。

然而即便如此,培养本部人才,避免本部人才空心化,同样影响着一个企业长久生存。

山区企业如何管理人才?在顺昌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副局长蒋明发看来,虹润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有效吸引人才回乡,善待员工,虹润的人才管理政策,得到顺昌的企业的借鉴和效仿。”蒋明发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顺昌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9亿元,同比增长6.1%,低于目标2.9个百分点,位居南平市各县市第8位。相对落后的地位,让人才显得尤为可贵。

蒋明发告诉记者,近年来,顺昌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绿色腹地工业强县”的目标,推进“四个百亿”产业行动计划。类似虹润、欧浦登光学等高科技企业,正成为重点的扶持目标。

记者了解到,2015年,福建省批复同意设立顺昌工业园。该园按照“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正推进郑坊光电、食品、生物专业园区,新屯机械制造加工园区,金山精细化工业园区三个组团开发建设。未来,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将被引入顺昌。补齐人才短板,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高科技企业人才管理有相通的地方,我们希望顺昌的光电机械等产业,也能和虹润一样,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到顺昌来做贡献。”蒋明发说。

记者了解到,依靠“内培”和“外引”,虹润的人才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帮助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

12月14日,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主办的“中国好仪表”颁奖典礼上,虹润的人工智能温控器/调节仪和无纸记录仪产品获2016“中国好仪表”称号。对人才管理和科技创新的重视,正让虹润产品的质量向着世界一流的方向迈进。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人才的生活更丰富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