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20-02-14 17:17 来源:南方日报 罗湛贤 戴嘉信
2月14日,佛山禅城张槎,这里曾是佛山外资企业聚集的热土。然而,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昔日热闹的工业区如今变得冷清,大部分厂房大门依旧紧闭,只有佛山华国光学器材有限公司陆续迎来了800多名员工返岗。
回忆起10多天前企业筹备复工的过程,华国光学管理部经理陈志强长舒了一口气,“可以说是争分夺秒。”
华国光学是一家扎根佛山将近30年的台资企业,主要从事高精度光学镜片、光学镜头制造,产品远销海内外。2月1日,为支援红外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的生产,该公司在政府的帮助下,成功复工。
然而,复工之路并不好走。防疫工作的责任、劳动力的缺口以及供应链的乏力,都是华国光学需要直面的问题。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当前的形势下,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这“两条线”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必须“两手抓”。作为中国制造业大市、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以华国光学为代表佛山外向型制造业又是如何努力寻求自救突围?这背后又有哪些力量支撑着企业转危为机?
抗疫抢跑
千里加急订单背后的政企接力
1月28日晚,一封来自千里之外的紧急协助函发到了陈志强的手上,来函的是浙江热成像设备企业大华股份。
随着疫情的蔓延,大华股份的红外线测温产品被广泛用于全国各地。为了尽快满足防疫的需求,大华找到了在光学镜头领域处于领先位置的华国光学,希望后者能在2月1日复工协助赶制1万套测温设备的零部件。
正值春节,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省政府已明确2月9日24小时前不得复工的要求(应急物资生产企业除外)。这让华国光学很犯难。情急之下,当晚23点,陈志强向禅城区委统战部求助,获得了政府的全力支持。
在得知企业的需求后,禅城区委统战部便立即行动起来,连夜对省里对复工的规定和企业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华国光电申请提前复工是为了生产防疫物资零配件,是符合省要求的复工前提的,但是当时对复工审批部门和条件尚未明确,如何协助企业复工这让我们有点为难。”禅城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29日上午,距离企业要求的复工时间只剩下3天,要等操作细则下来显然来不及。在综合了多个部门意见后,禅城区委统战部向华国光学出具了一份指导意见清单。与此同时,为确保申请能够顺利通过,区委统战部密切保持与区经科局、卫健局以及张槎街道等部门联动,共同为企业复工提供服务和指导。
拿到政府指引后,华国光学马上按照申请清单做好准备。彼时大部分员工已经回家过年。陈志强只好组织人员按照政府复工指引的要求逐一打电话联系,了解员工的春节动向、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有到过疫情重点地区等情况,最终列出了一份24人的返岗员工名单。
29日晚21时40分,华国光学收集并递交了全部申请材料,禅城区委统战部马上协调联系区经科局,由区经科局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
30日上午8点,陈志强一直留意着手机,担心遗漏了信息。距离开工的时间只剩48小时,所有物资、人员到位都要提前准备,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这两天已经有员工陆续回来了,他们有部分是从广西、江西专门赶回来的,万一申请通不过,那员工就白回来了。”他的心又悬了起来。
几乎同时,当地政府也是马不停蹄,禅城区委统战部、区经科局、区卫健局、区张槎街道等多部门继续做好复工指引。30日上午10时,禅城区防控指挥部决定批准华国光学2月1日提前复工,相关报批程序继续往上报。
眼看希望在前,陈志强立刻着手,对已经回来的员工提前进行体检,监测体温,并确保各项防疫物资到位,应急隔离留观室准备妥当。当天下午也接受了禅城联合工作组对企业提前复工的检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1日晚,佛山市防控指挥部传达省防控指挥部文件,企业复工正式落实由各县级政府审批,并明确要求企业按照相关规定来落实。“对照‘八个一’要求,我们此前给企业的指引全部吻合,这为企业复工争取到了宝贵时间。”禅城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2月1日上午9点,华国光学初步复工,24位提前返岗的员工全部到位,赶制红外线测温仪镜头零配件,在这场抗疫的赛跑中抢先突围。
粮草先行
发动海外朋友圈全球“海淘”口罩
华国光学能够在不足4天内复工复产,除了依靠政府力量的推手外,还离不开自身广阔的全球“朋友圈”资源。
1992年,已近不惑之年的周樑成只身离开台湾,带着无限的憧憬来到佛山,一手创办了华国光学。“当初就着眼两点,既是客户要求,也看到了机会。”
凭借在光学领域的专业水平,与成熟的光学元器件制造技术,周樑成将华国光学从最初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如今1400多人的行业领军企业,一度成为全球最大镜片加工厂,成为全球影像产业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与包括腾龙、松下、佳能、尼康等著名相机制造厂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国际化程度越高,意味着抗风险能力越强。尤其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海外资源的整合能力成为企业应对这场持久战的关键因素。
为了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周樑成将国内的情况告知日本的客户,并拜托其帮忙采购口罩等防疫物资。这位日本的客户闻讯后也非常积极,东奔西走,最终收集了上万个口罩。“从国外空运回来,我们一看,什么牌子都有。”华国光学管理部部长周海笑言。
此外,华国光学还利用俄罗斯、印尼、越南等国家的资源关系,全力采购红外测温仪、消毒液、消毒酒精、洗手液等防疫物资。
“所幸的是我们有大量的海外业务,也和客户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周海说,如今公司已储备了10天以上的防疫物资,基本可保障公司的防疫、生产两不误。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周樑成也有感于佛山这座自己创业发展了28年的制造业之城,同样面临防疫物资的缺口。于是他回到家乡台湾主动为佛山而奔走。
得知禅城各社区的出入口都需要设岗测温,周樑成连续多天走家串户,终于在台湾凑足了一批红外线测温仪。这批物资最终通过禅城区祖庙街道捐赠给了铁军社区。
“我很喜欢佛山,我的儿孙也都定居在这里了。”周樑成坦言,自己捐献的只是小小心意,守护家园人人有责,相信很快就可以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
重启生产
供应链的困局与疫情催生的新需求
如今,尽管华国光学的防疫“粮草”已足,但复工之路上依然存在一些不明朗的因素。
“节前来的日本订单现在都有交货的压力。”周海说,公司原本确定要在2月4日全面复工,后来受疫情影响推迟到2月10日,如今担心人流返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的风险,决定将开工日期进一步延后到2月14日。
事实上,对于员工的情况,公司早已全面摸查过一次。“前期我们问卷调查过2月10日能够复工的大概有800人,但最终报到的人数只有400多人。”陈志强说,公司共有湖北籍员工80多人,已经让这部分暂不回流,即使回来的也要自行隔离一段时间。
然而,随着村居社区对外地回流人员的隔离范围进一步扩大,一些原定要返岗的且并非来自湖北的员工,或无法按期归来,或被迫留在出租屋中隔离。“现在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陈志强说。
即使是为了防疫应急供应而提前复工的红外镜头车间,目前的生产也是时断时续。
作为17年的老员工,熊顺鹏是第一批响应号召复工的员工之一。由于节前动了个手术,今年春节他选择了不回乡过年,由此也避免了感染上新冠病毒的风险。
自2月1日复工以来,他和几个工程师一起加班加点,从上午8点工作到晚上8点,然而至今仍然只赶制了1000多件,距离1万多件的任务差距还比较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经常要等材料。”
“我们有一些协助工序的环节就在湖北,当地现在开工的要求和前景更不明朗,这对我们肯定会有影响。”陈志强说。
此外,在全球影像产业分工格局中,部分机加工环节需要在珠三角内的城市完成,但目前这些地区的工厂复工期不明,也进一步拖慢了华国光学的交货期。
2月11日,受物流影响部分组件无法及时供应,红外镜头车间被迫又休息了一天。
“现在我们只能用时间去等了。”陈志强说。前两天,部分供应商提出,希望华国光学出具函件证明其需要协助防疫物资的生产配套,好让当地政府协助其尽快复工复产。
华国光学明确,一定不会因疫情而放弃合作伙伴。“有些紧急的订单可能利用公司内部的资源加工。无论如何,我们是看长远的,不太可能去再找别的公司,也相信合作伙伴会积极复工复产,共度时艰。”
虽然疫情对制造业短期冲击较大,但长远来看未必不会催生一些新的机遇。此次的疫情也拉动了一系列的新的需求。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口罩外,红外体温检测仪也异常紧俏。国务院更是明确将红外体温检测仪纳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据工信部预计,目前全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约为6万台,手持式约55万台。业内据此预测,市场规模将近百亿元。
而在整个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产业链上,华国光学凭借强大的光学镜头生产加工能力,占据着重要一环。
“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数码相机份额越来越小。”近年来,年近古稀的周樑成因应市场需求开启了“二次创业”,从传统的相机镜片向安防镜头、工业镜头、红外镜头等新品类开拓。
“目前红外镜头在我们公司的业务占比还不算太大,但受此次疫情刺激,订单一下子增加了不少。”陈志强估计,红外镜头全年的总产值增幅将会比较大,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对于基层一线的员工来说,他们的目光并没有这么长远。“我们只想疫情尽快过去,尽快上班,毕竟还要赚钱养家糊口。”制造一部的作业员吕炳贵说。
新年新气象。这几天,吕炳贵陆续看到了很多工友的熟悉面孔。虽然公司规定防疫期不能勾肩搭背、交头接耳,连吃饭都要坐在被纸箱分割成的一个个临时隔离间,但只要能够开工,他还是觉得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