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gkongbbs

工业“深V”反弹,装备制造业贡献率达70.6%

http://www.gkong.com 2021-01-20 08:5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夏旭田

尽管2020年初中国工业骤降13.5%,但从3月份以来,中国工业增速一路向上,划出一条“深V”反弹曲线,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

2021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其中制造业增长3.4%,12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再度刷新2019年3月以来的新高。

这明显超出市场的预期。受访专家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钢铁、工程机械类产品生产持续向好;另一方面,出口交货值持续高位放量,带动了工业消费品的生产。此外,海外疫情的反扑导致部分生产链条转移至中国的趋势仍在持续。

行业分化仍然明显,2020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1%、6.6%,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快4.3、3.8个百分点。其中,仅装备制造业一个行业,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就达到了70.6%。

产品产量也反映了这一点。2020年,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同比分别增长了19.1%、17.3%、16.2%、12.7%。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民用无人机等新兴产品增速更是超过了1倍。

专家预计,强劲的工业增长有望延续到今年,走出一条“前高后低”的曲线,而当前的中国工业仍面临着需求恢复不牢固,原材料、汇率、海运等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工业增速前低后高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2020年的工业增速走出一条超出预期的“深V”形反弹曲线,分季度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8.4%、4.4%、5.8%、7.1%,从季度看,目前已回到、甚至高于以往的增长区间。

她指出,工业的复苏明显快于消费等指标,成为带动整体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这一方面是因为与消费、服务业相比,工业生产环境相对封闭,便于疫情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以极高的效率疏通了上下游的产业链以及全球供应链,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复工。

“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工业增速已经恢复至疫前平均水平,当时的主要动力是复工复产;同时,中国在稳增长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基建不断发力,这推动了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类产品生产的持续向好。”

2020年12月,中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7%,其中钢材产量12034万吨,同比增长12.8%。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2020年中国钢铁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钢铁需求的大幅回暖,“中国的钢铁生产主要用于国内消费,比如建筑行业去年的钢铁消费量就高达5.74亿吨,同比大增13.4%,机械、能源、集装箱等行业用钢需求也大幅提升。”

张航燕指出,2020年12月工业增速再度刷新近21月新高,这大幅超出了预期,“随着圣诞季的结束,往年12月的工业出口会有所回落,然而2020年12月的工业出口交货值仍高达9.5%,这带动了大量工业消费品的生产。”

在她看来,这可能是因为海外疫情的反弹导致部分国家出现囤货的现象,疫情之下,不少海外工厂陷入停摆,中国成为不少国家工业消费品的主要供应者,而随着春节的临近,这些国家有提前备货的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疫情控制明显好于国外,供应链完整,部分印度、甚至东南亚的生产订单正在转向国内。

与此相伴的是,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不断上升。2020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0%,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创下2017年四季度以来的新高。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8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81.2%,通用设备制造业为80.8%,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9.8%,汽车制造业为8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8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80.8%。

“尽管中国工业取得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但必须注意,当前的中国工业仍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张航燕指出。

首先,近期不少工业企业反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汇率持续攀升,出口集装箱“一柜难求”,海运费大幅飙升,部分地区对工业生产采取限电措施,这正在挤压企业的利润,不少工业企业“增收不增利”。

其次,2020年制造业投资仍然下降了2.2%,反映企业信心不足。张航燕在近日的调研中发现,大量工业企业仍存在订单不足、库存过高、应收账款高企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外需求的恢复并不牢固。“近期,中国确实承接了部分国外产能的转移,但从中长期看,中国能否留得住这些产能仍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张航燕指出,应当关注在新一轮政策刺激下部分领域过热的现象,比如各个地方在芯片制造上一哄而上,部分钢铁企业也出现了产能扩张的迹象。

装备制造业爆发

疫情加大了工业生产的行业分化。相较而言,传统制造业生产恢复相对偏慢,采矿业、水电气等能源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低。但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集成电路等高科技行业在疫情稳定后出现了逆势激增的势头。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1月1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1%、6.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3、3.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装备制造业是支撑工业恢复的最重要的一个支柱。2020年三、四季度,装备制造业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仅此一个行业,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就高达70.6%。

从产品产量看,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同比分别增长19.1%、17.3%、16.2%、12.7%。此外,不少高科技产品在2020年大幅增产,比如,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民用无人机、集成电路圆片等新兴产品的产量增幅均达到1倍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连续低迷数年之后,2020年汽车制造出现了大幅反弹,这是支撑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

他指出,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大力推动“汽车下乡”等刺激车市的政策,推迟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时间,各地也纷纷放宽了新能源汽车的限购措施。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不少家庭基于保持社交距离的考虑,也开始从公共交通转向私家车出行,这带来了需求的边际改善。

张航燕指出,最近数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一度出现了翻番式增长,这一方面是各地在新能源汽车牌照上政策更为宽松,另一方面是近日多家车企连续发布汽车新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应当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比重仍然只有百万辆级别,而随着特斯拉大幅降价,超长续航、快速充电等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生产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江飞涛表示,疫情加速了各行业的线上迁移,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快速发展,这带来了手机、笔记本、集成电路、家电等电子信息行业的加速发展。而汽车、家电、电子信息产业又是机器人、高端机床等上游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应用领域,产业链较长,其快速发展带动了全产业链的共同复苏。

数据显示,12月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9706套,同比增长32.4%。“工业机器人大幅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汽车、3C等下游产业的恢复,另一方面也是疫情后机器换人加速推进的缩影。”张航燕说。

ABB中国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梁锐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新能源汽车、5G和消费电子等行业是工业机器人能够大显身手的领域,对于机器人行业来说,2020年这些领域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机会。”

他介绍,ABB在中国的业务去年二季度已经开始回升,目前,正在加快推进ABB机器人未来工厂的建设,预计将在2021年投入运营的这一工厂将使ABB在中国的产能提升至10万台,未来数年ABB机器人产品线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将提升一倍。

展望2021年,张航燕认为,短期内中国工业增速仍有望保持强劲,由于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今年初的工业有可能出现更高的同比增速,但内外部需求恢复不甚牢固,预计今年全年的工业可能走出一条“前高后低”的曲线。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