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gkongbbs

“数字中国”:领跑大数据时代

http://www.gkong.com 2017-12-20 15:06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作者: 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14

12月11日是钱学森诞辰106周年纪念日。当天,第十一期钱学森论坛走进福州,来自党政军学企的院士、专家围绕“数字中国”建设,为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言献策。

就在三天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领跑世界的时代担当,从更高起点助推“数字中国”建设。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容许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除了规模大外,还有复杂的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医生要了解某种疾病在全世界有多少例,怎么治?大数据可以告诉你在某一问题上怎么做是最科学的。

毛二可的科研工作经历了在图书馆查资料、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再到大数据分析的阶段,他认为,大数据提供了一种比过去效率提高很多倍的方法和手段。

Hadoop创始人、大数据之父Doug Cutting曾表示,本世纪我们取得的许多进展,将会来自我们对所生成数据的更多理解。

实践证明,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已经成为新的范式,同时我们还有数据驱动产业的创新,像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微信、O2O零售等,都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

正像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说的,在这个时代,虚拟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平行存在、精准映射、深度交融,使一切物质皆可用数据量化,一切行为皆可用数据写真,一切关联皆可用数据表征,一切趋势皆可用数据预测。

超学科人才培养是首要问题

数据是基础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复旦大学教授毛扬勇表示,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

1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以“战略+”的高瞻远瞩,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潮流,在福建率先提出了“数字福建”的构想。今天,这一伟大创新不仅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而且上升为重大战略,“数字中国”的建设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毛扬勇认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是综合国际环境、技术趋势和中国形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把握大数据带来的战略机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大数据要在中国强起来,第一个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毛扬勇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发展大数据需要人才,而且需要我们自己来培养。”

2013年《哈佛商业评论》提出,“数据科学家是21世纪最性感的职业。”但遗憾的是,大数据人才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2012年麦肯锡曾预测,未来6年,仅在美国本土就可能面临缺乏14万至19万具备深入分析数据能力人才的情况。

“在数据学科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应将数据科学作为单个学科来看待。”毛扬勇表示,事实上,数据科学的广泛交叉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广泛交叉性。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打破原有的学科限制,数据人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是涵盖和横跨不同学科,融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甚至取代并超越它们,是一种新的视角和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即超学科。

让“大数据”化为“大智慧”

数字空间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系统之间、层次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存在复杂的数据交互和关联关系,加之“人”的因素介入,使这一系统更为复杂。“这需要钱学森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思想。”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说。

他认为,大数据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系统科学的思想。

我们看到,互联网与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类新的战略性人造资源融入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此,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宫敬升深有体会。“泛泛地谈大数据是不行的,一定要把大数据、新的技术与传统的产业结合起来,才能有生命力。”他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坦言,“作为传统产业的企业,我们对大数据和智能化是非常渴望的,希望能够依靠大数据来焕发企业的生命力。”

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还处在解决简单系统的初级阶段。薛惠锋认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必须保持战略清醒,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要敢于颠覆、善于跨越。真正实现物理空间向“数字中国”“信息中国”“智能中国”“智慧中国”的升华,需要具备钱学森的“深、广、久、独”,让“大数据”化为“大智慧”,朝“后数据时代”迈进。

《中国科学报》 (2017-12-14 第4版 综合)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